最近过了一段很宅的日子。我的世界里只有我,思,寝室室友...但是Yutong走之后,每天晚上回到寝室,也很少人说话了,大家好像已经开始习惯享受沉默和安静。偶尔我挑起一个话题,都觉得像是在膨胀的气球上插了个孔,气氛很干瘪,那点静谧的感觉也都从孔里溜掉了。思也忙,于是,自然的,只有我了。
昨天时间序列最后一堂课,是做project presentation.原本以为每个人都要发言的我,进教室的时候颇有一点紧张。因为时间紧和效率低下,虽然忙了一周,我的作业做的还是一塌糊涂。函数最终还是没有编好,只好问郑诚要了他的。好不容易运行了一个晚上,得到了2000组数据的结果。可是听了几个人的报告之后我才意识到,题目后来居然更新了。也就是说,我做的是旧的版本...瀑布汗。听了Shou Haochang, Fu Rong, Li Cheng三位牛人的,我更汗颜了。 虽然和他们题目做的不完全一样,但是我知道我如果做他们那个一定没有他们做得精细。把每个问题都想得蛮透彻。比如LiCheng的GARCH模型的讨论,虽然我也觉得ARCH模型不理想应该有所改进,也因为科研的缘故,对GARCH有所耳闻,但是绝不可能像他那样仔细地分析数据特点,一点一点改进模型。而且,我再一次意识到,之前暑假自己读文献时的激情和兴趣其实也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心理安慰而已,我根本就没有沉下心去思考,浮躁地一塌糊涂。打击我的还不止是他们几个统计强人。后边讲的Peng Xu, 和一个学概率的研究生,也许在统计的模型上他们探讨的并不是多么深入,但是在对证券市场的了解程度,在对股市数据的敏感程度上段数绝对高出我很多。至少可以看出哪些股票有庄家操纵的痕迹,根据大盘行情挑选合适的股票分析...无论在理论还是应用上,我都没有建树 也没太大热情,再学统计还有什么意义?
中午给爸爸打电话说起早晨自己的感受。他说我们的大学教育宽口径是没错的。但是习惯了乖乖广积粮的我们一定要努力走出框架体制的限制,在某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挖洞。没有一技之长,仅仅凭各科的“通”,在现在这个社会还很难立足...回想大学以来,我确实走的太中规中矩了。延续了高中时的习惯,学习依然是重点,但是已经很力不从心了,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摸黑走夜路,有了困惑没有人可以讨论...其他的,比如心理学,哲学和历史即使有些许兴趣也只是挂在嘴边的望洋兴叹,总是担心自己的分神会加重主业的负担...但是数学和统计学得确实也不好,总是沉不下心。大学三年半,我的精神也游离了三年半!总是想要走出去,但是总把这个计划搁置在未来,它也就只是一个遥远的憧憬而已。常常认为自己是风险的爱好者,渴望波澜起伏的生活,不要活得"死咪养眼"。但是惧怕探索,惮于我行我素的种种迹象表明,我是十足的风险规避个体。
Anyway, 最后一天,给08留个好的结尾,开开心心过把。晚上还有非参的课,上完课看看可不可以溜到讲堂后台去给Wuyu MM拍照,她要在新年晚会上唱昆曲呢,赞。 我呢,不会是谁舞台上的人物,只好努力成为自己舞台上的角色咯~ 关注自己,也许就不会有以上的郁闷了
2 评论:
tao,别郁闷,我到了找实习到处碰壁的时候才深深地感受到你爸爸那句话的重要性,我也是什么都涉猎,结果什么都不会,一技之长真的很重要。昨天我妈还跟我说现在是积累的时候,工作以后就只剩下消耗了,厚积薄发。可是,我仔细一想根本就没有积累任何东西,自己什么都没留下,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什么都拿不出手,不知道每天在盯着什么过日子,哎。
至于风险规避者,我的感受和你一模一样,我所有的想法和冲动都只存在与脑子里,还是那句话,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惭愧呀。如果我们这么年轻都不敢放开手去拼一把的话,还能等到什么时候?时不我待呀。
BTW,我走了以后真的你们都不怎么说话么?看来我原来在宿舍果然很聒噪,怪不得辛悦说我走了寝室就会安静好多呢,呵呵。
“死眯养眼”你的马普很有进步!呵呵,晚上wuyu要演出呀,帮我给她加油!
最后,tao,我还是那句话,你真的已经很优秀了,至少比起我这等人来说,我的大学更失败。帮你祈祷满意的offer快快来!新年快乐!
嗯,平凡点其实挺好的。人外有人,比下去无穷尽。
凡是尽力尽心。不逾底线。
剩下的空间留给自己。随性就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