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08年要过去了~ 我的乱七八糟的申请工作也差不多收尾了。总算是结束了!现在的我,根本不去想结局了,熬过去了就好,虽然有太多的遗憾。 


最近过了一段很宅的日子。我的世界里只有我,思,寝室室友...但是Yutong走之后,每天晚上回到寝室,也很少人说话了,大家好像已经开始习惯享受沉默和安静。偶尔我挑起一个话题,都觉得像是在膨胀的气球上插了个孔,气氛很干瘪,那点静谧的感觉也都从孔里溜掉了。思也忙,于是,自然的,只有我了。


昨天时间序列最后一堂课,是做project presentation.原本以为每个人都要发言的我,进教室的时候颇有一点紧张。因为时间紧和效率低下,虽然忙了一周,我的作业做的还是一塌糊涂。函数最终还是没有编好,只好问郑诚要了他的。好不容易运行了一个晚上,得到了2000组数据的结果。可是听了几个人的报告之后我才意识到,题目后来居然更新了。也就是说,我做的是旧的版本...瀑布汗。听了Shou Haochang, Fu Rong, Li Cheng三位牛人的,我更汗颜了。 虽然和他们题目做的不完全一样,但是我知道我如果做他们那个一定没有他们做得精细。把每个问题都想得蛮透彻。比如LiCheng的GARCH模型的讨论,虽然我也觉得ARCH模型不理想应该有所改进,也因为科研的缘故,对GARCH有所耳闻,但是绝不可能像他那样仔细地分析数据特点,一点一点改进模型。而且,我再一次意识到,之前暑假自己读文献时的激情和兴趣其实也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心理安慰而已,我根本就没有沉下心去思考,浮躁地一塌糊涂。打击我的还不止是他们几个统计强人。后边讲的Peng Xu, 和一个学概率的研究生,也许在统计的模型上他们探讨的并不是多么深入,但是在对证券市场的了解程度,在对股市数据的敏感程度上段数绝对高出我很多。至少可以看出哪些股票有庄家操纵的痕迹,根据大盘行情挑选合适的股票分析...无论在理论还是应用上,我都没有建树 也没太大热情,再学统计还有什么意义?


中午给爸爸打电话说起早晨自己的感受。他说我们的大学教育宽口径是没错的。但是习惯了乖乖广积粮的我们一定要努力走出框架体制的限制,在某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挖洞。没有一技之长,仅仅凭各科的“通”,在现在这个社会还很难立足...回想大学以来,我确实走的太中规中矩了。延续了高中时的习惯,学习依然是重点,但是已经很力不从心了,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摸黑走夜路,有了困惑没有人可以讨论...其他的,比如心理学,哲学和历史即使有些许兴趣也只是挂在嘴边的望洋兴叹,总是担心自己的分神会加重主业的负担...但是数学和统计学得确实也不好,总是沉不下心。大学三年半,我的精神也游离了三年半!总是想要走出去,但是总把这个计划搁置在未来,它也就只是一个遥远的憧憬而已。常常认为自己是风险的爱好者,渴望波澜起伏的生活,不要活得"死咪养眼"。但是惧怕探索,惮于我行我素的种种迹象表明,我是十足的风险规避个体。

Anyway, 最后一天,给08留个好的结尾,开开心心过把。晚上还有非参的课,上完课看看可不可以溜到讲堂后台去给Wuyu MM拍照,她要在新年晚会上唱昆曲呢,赞。 我呢,不会是谁舞台上的人物,只好努力成为自己舞台上的角色咯~ 关注自己,也许就不会有以上的郁闷了


听林夕讲座(Dec.21st)


逍遥游

背景介绍:身兼数个角色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填词人,还有电台电视台的节目策划人

 

流程:讲歌词(创作背景介绍和含义)-〉随意发挥-〉问答

插播(其间的有趣细节humor:(调试投影屏幕的时候)山顶的朋友看得到吗?

八卦是我们要保持的一种心态

 

Topic: 旅游的学问常常在歌词里出现,他的很多歌词都是以在东京旅游的经历为创作背景的。

比如杨千嬅的《再见二丁目》,二丁目是日本新宿的地名,据说是同志聚居地。其中有一句歌词“原来我非不快乐”,被稍作改动成“原来你非不快乐”成了他最近新出的散文集的标题,主要探讨快乐之道。林夕说这是他所有创作 歌词里最悲凉但是他也最喜欢的:自己一直以为自己不快乐,但是实际上你是快乐的,结果这段时间我都在自己的不快乐郁闷,浪费了本该快乐的时间

附:再见二丁目歌词

满街脚步突然静了
满天柏树突然没有动摇
这一刹我只需要一罐热茶吧
那味道似是什么都不紧要

唱片店内传来异国民谣
那种快乐突然被我需要
不亲切至少不似想你般奥妙
情和调随著怀缅变得萧条

原来过得很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如能忘掉渴望
岁月长衣裳薄
无论于什么角落
不假设你或会在旁
我也可畅游异国放心吃喝

转街过巷就如滑过浪潮
听天说地仍然剩我心跳
关于你冥想不了可免都免掉
情和欲留待下个化身燃烧

原来过得很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如能忘掉渴望
岁月长衣裳薄
无论于什么角落
不假设你或会在旁
我也可畅游异国放心吃喝

原来我非不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如能忘掉渴望
岁月长衣裳薄
无论于什么角落
不假设你或会在旁
我也可畅游异国再找记托

我也可畅游异国再找记托

插播:林夕对学生会的工作人员说:“麻烦当局帮我显示一下歌词”

 

例子2,张敬轩的《迷失表参道》,表参道是东京一个比较出名的很宽敞的街道,周围有很多购物中心。这首歌讲的也是旅游之道。

附歌词:

不见得醉倒
怎会不小心跌倒
找要住的东武
何以竟可迷路
为何认错路
商店都关得太早
找挂念的西武
曾经于此拥抱
找不到归途
来到表参道
月色正打扫
黄叶在起舞
夜深表参道
让我再起步
何处是旅途
随处是旅途
率性点更好
西武找不到也好
当我没有命途
何以谓之迷路
就随便散步
反正街灯可细数
想找的找不到
忘了它多么好

 

西武东武都是东京的购物广场,在那里他有过等别人几个小时的经历,如果没有命运的所谓正道,其实就无所谓迷路,自然地走下去,像庄子一样逍遥(不过林夕拒绝给大家讲庄子)或者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例子3 陈奕迅《然后怎样》

歌词:

完成了所谓的理想   唱片
放纵了情绪的泛滥   
汗都流亁 天都微亮
然后怎样

拥有了旅行的空档             依旧是旅行这个话题,林夕的很多灵感源头
却遗失流浪的背囊
沿着轨道一直浏览
然后怎样

假期过完有什么打算
走过一个天堂少一个方向
谁在催我成长                         林夕和陈奕迅两个人每天都在为好歌拼命工                       

让我失去迷途的胆量         作,细细规划每一天,把日子都填满。但是   实际上他很                               渴望过得逍遥一些,把一切规划的太好,也许是出于有上                               进心的人的惯性,或者危机感使然,但是太过细致的计划                               是不是会打破人生本来的随机性?愿意迷途享受迷途不惊                               不惧也许更需要勇气


我怕谁失望我为谁而忙
我最初只贪玩为何变负担    贪玩的他处理工作和生活的两难,体会华严经
为何我的问题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总得等待别人的答案

我的快乐时代唱烂   Eason有受粤语歌叫《我的快乐时代》, 那时他毫无

才领悟代价多高昂      代价的唱着最幸 福的歌

       
不能满足不敢停站
然后怎样


完成了所谓的理想
放纵了情绪的泛滥
汗都流亁 天都微亮
然后怎样

拥有了旅行的空档
却遗失流浪的背囊
沿着轨道一直浏览
然后怎样

假期过完有什么打算
走过一个天堂少一个方向
谁在催我成长
让我失去迷途的胆量

我怕谁失望我为谁而忙
我最初只贪玩为何变负担
为何我的问题                          林夕自认为这两句“绝了”
总得等待别人的答案

我的快乐时代唱烂
才领悟代价多高昂
不能满足不敢停站
然后怎样

这首歌是为Eason填的,最近也有帮他写首歌,是在他要求之下的。两个人经常谈电话谈很久,说词的事情,也说他的烦恼,Eason常说自己不快乐。

插播: 林夕这时突然装作警觉地说:“没有录像吧?不会传回香港吧?”

陈奕迅郁闷的是,很多他很用心做的唱片都不卖座,反倒是自己不中意的销量好。担心自己最求的东西与群众需要的不一致。

 

(雯雯说)突然发现林夕为Eason写的《跳槽市场》不错,廉价的爱情。

………………以下和歌词创作无关…………………………

林夕讲他投资房地产的心态,买一处地产,等待下一个傻瓜接手,心里想的是找这样一个工具帮自己盈利,累。希望经历可以只放在宏观经济上,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对地球的了解,对世界的好奇心”

插播:林夕说八卦“所有人生的道理,都是八卦的源头”

…………………………以下为提问&回答…………………………

Q: 《兄弟》,《十年》是你亲身经历的么?

A: 如果一个填词人经历了一段深刻的爱情之后,只要一次又一次提炼,可以编的惟妙惟肖哦。

 

Q: 文化多样性日趋明显,怎样保证每一个作品都能让大众喜欢?

A: 我从未有此打算,那些事留给唱片公司的高层去想吧。

 

Q: 到底你写词是在讲道理,讲故事,还是讲情绪?

A:喜欢讲道理,但是没有市场。所以只好用故事包装道理,用情歌包装佛理,这才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快乐是否是幸福不得之后的无奈之选?如何幸福?

A:...爱情中的幸福是要看脸色的,爱人的脸色,这一刻幸福的同时,还要隐隐担忧下一秒这脸色是不是会变?爱情是苦乐难分的。

 

Q: 电光幻影到水月镜花,你的歌词(给杨千嬅的)越来约悲,可是为什么也越来越释然?

A: Good Question~这些歌是有连贯性的,是看了金刚经之后有所悟写下的,二者都是必然的。

 

Q:什么方式收徒弟?怎样才能进入歌词的主流创作圈?

A:Blablabla,这个问题好有针对性

 

Q: 写作瓶颈?是否是灵感枯竭的时候?

A: 倘若创作光凭灵感,那早死了!!!瓶颈一般都来自某种手法,角度用过了太多之后,觉得乏味。那时肯定没有看过很多书,没有及时地吸取养分(所以说,要多读各种各样的书,而且是不功利的读,不要指望立竿见影的效果,那种太功利的阅读养分即时却也容易干涸)

 

Q: 合作过的歌手中最欣赏谁?

A: 这个问题说出来肯定会让一些人受伤。如果够有眼光肯定可以自己看出来

 

Q: 有过江郎才尽的感觉吗?

A: 经常会,everyday,到那时不相信才华耗尽的可能,及时补充营养,肯定会有新的思路。

 

插播:说起王菲曾经说过“我希望你们把我忘记了”,他说,一个人迟早会腐烂的,地球终究要灭亡的,所以还是先解决好生死问题吧。

 

插播:林夕时不时爆广东话“出来跑江湖迟早都是要还的”粤语版本,就像Eason的《你的背包》,借得背包迟早要还。林夕觉得周围孔子或者孔子后人对他过分歪曲的解读,孔子“未已知生焉知死?”,林夕说:或者“未已知死焉知生“更好些,弄懂了死才能活的明白”。看到病榻临终前好以后的惶恐和迷茫,那时候讲什么佛经给他们听已经没用了。

Q:香港乐坛80年代辉煌,现在为什么低迷?

A: 不同意。

 

Q: 你如何能讲出他人欲言而无法言出的道理和感悟?

A:八卦,对事物的好奇心。表达能力也需要,但每个人均有爱过,愿意表述一遍就好。

 

Q:初恋?

A:我的初恋与这个世界无关,也对这个世界没有贡献。

 

插播:有人问会不会去KTV唱自己写的歌?

林夕回答说,会,但是不是为了宣泄情感,他对爱情感受的能力已经因为写过太多的歌词而变得愈发微弱,所以不会在尝试感受了。K自己的歌是经常,但是是为了炫耀歌词LOL~~~

 

(林夕提了很多次自己对庄子式逍遥,随意的旅行的向往,出世态度很明显啊… 还有一个提到很多次的就是创作灵感来自八卦,来自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

这个讲座又唤回了我对陈奕迅的无限留恋,听他的歌时总会有很多感触,这个有机会再说吧。

冬日未名湖

前天晚上吃完晚饭一个人跑去未名湖溜达了一圈,消化消化。老早就在未名上看到有人奔走相告未名湖又可以滑冰了,但是一直也没机会去看看。慢悠悠地从学五走到未名湖南岸,发现西侧的小半个湖的湖面还一片澄澈,完全没有冰的迹象。刚想大呼上当,发现靠博雅塔的那大片湖真的已经冻透了,很多人已经在上面惬意的散步了。于是我也迫不及待地踏了上去,一开始还小心翼翼的,试探过后发现全无险情,开始顺着冰层向湖中心跑去。

到了湖中央,一转身即被博雅塔镇住了。这是在PKU的第四个冬天了,这竟然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它。比起以往所见或者所拍的那个朦胧的轮廓,又或者在塔下见到的塔基,眼前的这座建筑如此真实而竣美。 冬天的傍晚,天空灰蒙蒙的,周围的树也都谢了顶,四下里看不见一点暖色调。它的背景好暗淡,自己也是全身尽披灰色。好像是冷峻的一幕。 但是,马上就看到前边有个中年人在拉着一个约莫只有5,6岁的小女孩穿着冰刀滑冰。他好像在一边给她一边示范一边口头指导。这会儿京腔听起来全然没有了以前感到的粗犷,觉得特温柔。小朋友好可爱,在冰上转着圈,很陶醉的样子。这一刻她应该有着最原始和单纯的快乐吧。 不知道我这把年龄,学起感兴趣的新事物还能不能这样,甚至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对什么东西这么陶醉。hiahia,心里爽朗了好多,真是温馨的一幕。

又想起大二上学期期末考完试当天,我们一群人相约到未名湖滑冰。一开始大家都是单人滑,特没意思。看着角落里秀着花样滑冰技巧的老爷爷老奶奶,中年人,甚至是小孩子,愈发觉得穿着冰刀的自己很白痴,连个娴熟点的转弯都做不到。后来不知在谁的提议下我们几个人开始拼火车,虽然大家技术都不行,热情还是有的。在不大也略显拥挤的未名湖上来回的转着圈。在我们这列笨火车在冰上疾驰的时候,我只看得到前边那个背影,和后边白茫茫的背景。但是当时觉得自己被幸福填得满满的。因为好像那时刚开始喜欢某个人, 而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他,同时又抑制着不敢表现出来自己的开心,怕被同学们觉察...时间过得好快,如今他早已淡出了我的视野(当然他也许从来就不知道他曾经在我的世界停留过),如果说还有一丝留恋的话,留恋的应该只是那个永远定格在07年冬天未名湖上的背影,和当时傻傻的我:-)

回来的路上,经过一教时,听到里头传来一阵歌声,不知是哪个院或者社团在练合唱。合声合得真好,曲调也不错,可惜不知道是什么歌。在校园里,好像天天都听得到这样的歌声,虽然是在不同的地方。真好。

然然的PIEBRIDGE

在光华某大美女及她三个室友亲身经历的成功案例的鼓舞下,以及我和wenya,Liuxin的“煽动”下 ,然然终于鼓起了勇气在未名PIE版上征友。 这件事情被提上日程已经一个月有余了,但是她一直未能下定决心,担心最后回应的都是长期在PIE版蹲点的大龄JK男,担心这种借助网络的方式可靠性不够,会被有坏心的人骗(据说已经有很多这类case了),更担心在认识她的人中间引起轩然大波,被大家鄙视或者质疑。不过幸好,她终于看开了,昨天晚上发了征友帖。Congratulations!

随即各种事情就接踵而至了。无数的人发邮件应征,这个本来已经让她应接不暇了。因为她帖子里一句“如果很懂电脑的更好”,她的邮箱简直成了计算机系人的应征大本营。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有很多她认识的人,尤其是男生,都发短信或者在校内上留言,问她受了什么刺激,或者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没有想看,让她冷静和理智一些。我有点不知所云,发征友帖并不是在她一时激愤或者赌气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啊。他们的反应让人觉得好像在pie版发帖征友就会损坏女孩子的名节似的。

为什么他们反应或这么强烈呢?也许还是因为对征友这个问题的本质的看法有问题吧。以前我也很反感这种方式,给我感觉就是不甘寂寞的人的速配,肤浅和不负责任。又或者,这是在赤裸裸的承认自己的无奈,承认自己没人欣赏,只能与处于同样尴尬境遇的异性结成同盟。这几年之后,没有那么幼稚了。说白了以前的观点只是过分在乎自己在周围人心目中的形象,被舆论所累而已。实际上,你自己优秀不优秀,有没有attraction, 是不是值得相处的对象,都是由你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决定的,不会因为他人的评价高低而产生质的变化。大学里的征友,有些出于无奈,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outgoing, 可以迅速和周围的人熟识。可能因为圈子太小,和周围的人接触的也太少,所以只好目的性比较强的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况且这个过程也不是收到邮件看到描述和照片立即拍板做决定而已,还要和初步印象比较良好的人多聊天,接触,相处,全面考察。 这个考察的过程完全可以当作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啊。难道不成功就意味着失败吗? 

总之,我支持她,也希望然然早点找到自己的Mr.Right~


什么坍塌了?

“我一天一天看清自己前边的道路,我看着它从华丽的无穷一点一点蜕变成脚下的真实土地。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越多,就发现自己能掌握的越少”

这是bbs某个人的签名档,看到它时,突然感觉这些文字好像直接触及了神经。最近几天的迷茫和低落,不就是因为它所说的道理吗?只是我写不出这么有力度的句子。

这几个星期以来一直为申请的事情奔波,渐渐发现忙碌着做事情并不痛苦,反倒让人觉得充实;可是,每次突然静下来想想我做的事情到底有意义吗?突然的自我怀疑是最痛苦的时刻,我怀疑自己做了一件并不合身的衣服,可是为了穿上它硬是试图把自己塞进去。出国读ph.d.真的适合我吗?我不知道。一直以来对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答案,总是在怀疑着。偶尔对学术会有很强的兴趣,读文献的时候,做project的时候,上高概的时候,看着数学一点一点漂亮的解决那些棘手的数据分析问题,总觉得统计是一个充满着挑战性的领域。可是也正因为它所描述的对象的不确定性,让人觉得这又是一个太artificial的领域,没有完美的真理,只有现象和你描述现象的效果。如果暂时看来效果是好的,那就是金科玉律。可是,也许就在明天,更好的方法出现了,它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废纸一张。 所以觉得很无力。好几次去签推荐信回学校的路上,一个人站在公交车上回头望思源楼,没有因为完成一件事情的安心,却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我所能掌握的东西太少,甚至我所追逐的东西也毫无意义,情绪和生活被毫无意义的事情牵制着的我,是不是很可悲?  

愈来愈不明白了。我好像走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以为自己很明智的选择一条最理想的路,可是走着走着发现自己的前方越来越窄,我似乎都可以看到自己要走到死胡同里头了,可是居然不敢停下来回头看看,看看我是不是该转过身。 选择不易,坚持更难,但是放弃有时候更加需要勇气。

现在唯一能够支撑我走下去的思路是,如果我不让自己这么走下去?眼下又有什么别的路?与其痛苦迷茫,倒不如踏踏实实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未来也许有机会,但是绝对不在此刻。我也只有暂时持着这条思路撑过着痛苦的最后一个月了。

开博啦

暂时谁也不告诉,把校内的阵地改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