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

和一个以前不熟的朋友一起聊天(2010.1.10comment:现在我们已经很熟啦,天天不是gtalk就是煲电话粥,北美生活寂寞哇),在暮色四合的街头。我们两坐在大大的石墩上,头发在温暖的晚风中飘。
天黑了,人会变得比较emotional吧,也会比较无所禁忌地坦露心扉。

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挺纠结的。很多时候看上去简单的一件事情可以在他们心里卷起千层浪涌,然后思前想后,对在意的人心思的揣度,对自己一点作为命运的担忧,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全感。这些纠结在旁观者的眼中是很没必要的烦恼,毕竟隔岸观火。


没有安全感是正常的,很多人的上进心都来自于对现实状况没有安全感。于是呢?怕受伤,所有把自己用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外壳包裹起来。置身外边的人,以为看懂了你,但其实ta什么也没懂。所以就孤影自惜吗? 你总以为自己的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但其实作茧自缚。

雅哈=情绪泛滥

昨天晚上喝了罐雅哈,本来想帮助消化,但是可能因为是空腹喝,刺激性太大。6点钟喝的,到了晚上9点心还慌,伴着间歇性的兴奋。
也许是咖啡的功效,也许是因为最近和然时常卧聊,我们俩又开始互相大吐苦水。同属大学阶段感情郁郁不得志的人,我已经心灰意懒,幸好她还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

然后问张蓬要了去年我们在猫眼吃Pizza时拍的照片。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那个时候的我,也许对大学生活剩下的一年多,还有一点憧憬,我会去哪个学校呢,新认识的某某是怎么样的人?奥运会会一切顺利么?谁能想到,半个月之后,就发生了汶川地震。一个月后,经历由最快乐向最绝望的急转直下。而那个暑假,又做了已经失去兴趣的志愿者...好在每天嘻嘻哈哈什么也不用想,过得真的挺轻松。

还有一个多月就毕业了,真的很伤感。为我很多无疾而终的愿望与期待,为不久之后就要和然、wenya,以及小胖等一群好朋友分开了,为大学里点点滴滴:图书馆,燕南园,二教三教理教,五四体育场,未名湖,临湖轩,朗润园...

呼唤解封!

Blogspot被封第五天.这几天一直在观望中,以为问题不严重,以为很快就可以解封了。但是好像形势真的不乐观...
莫非我这么一个忠实的Goolge用户要迫于无奈地投奔wordpress吗...只是一个小网虫,又不可能自己建一个域名...

呼唤早日解封!

(2010.1.10comment:事实上我在去年6月投靠了blogbus,然后,悲惨的命运本周再次上演,blogbus也被封了...)

五四跑步随想(一)

晚上终于又恢复了五四的例跑计划,昨天也去了,但是只跑了5圈,not in the mood,跑步也需要情绪呀。心情好的时候去,轻松地一边听苏打绿妖娆又清新的声音一边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心情不好则会觉得跑步变成了一项沉重的任务,一圈,两圈,迫不及待地想要达到10这个数字,却总是不甘心的发现还有好远。连那些平时最喜欢的声音也变成了烦躁的来源。

前段时间每天来着跑步的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大学里度过的这四年,因为绕跑道360°,每次视线落在一些建筑上,总会想起这四年里的一些点点滴滴。不过想起来并不伤感,我就是想象力特缺乏的人,没离开的时候想象不出离开的滋味。有时候会突然灵光一现,想起很多想要拍下来留念的东西,比如农园里常常坐的座位,那台雀巢咖啡机,很多常吃的菜。如果可以,真想把游泳馆也拍一拍,拍我那不标准的蹬夹...甚至也想拍自己在风里边跑头发边随着风乱飞的感觉,虽然肯定是面红耳赤大喘气,但是那应该是最接近自由感觉的时刻吧。可是,也就是想想而已,第二天就会因为各种要处理的事务,把怀念这件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搁置起来了。人啊,总是更关注于现在。

好吧,我们来说一说,都看到了些什么。逆时针跑的话,先是五四体育馆。除了游泳和羽毛球课,和这个地方似乎没有更多的交集。不过尽管游泳馆只有25*25,对于我这样的游泳菜鸟而言也就绰绰有余了。最喜欢在阴天甚至下雨的时候来,因为大家都比较偏爱在烈日炎炎的时候来避暑,所以这种时候游泳馆里人会特别少,比较自在,不用担心蹬到人...以前特别喜欢泡在水里,把自己沉进去,享受内心的平静也好,想一想平时理不清的思路也罢,都是难得的惬意时光。但是最近也许是因为比较急躁,总是越游频率越快,渐渐就演变成一入水马上就想冲起来,没有了和水融为一体的感觉,倒像是似乎要挣脱它似的,带着一种潜意识的恐慌。这种情绪下想问题或者享受宁静显然不现实了。所以最近很少去游了。但是还是要谢谢这个体育馆,让我喜欢上游泳这项运动,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重拾对它的喜爱。其实五四体育馆还有个多功能厅,以前去那里看过女篮的比赛录像,看过佳佳mm竞选麦肯锡铂金女生的比赛...但那些大体都只是远观没有亲身参与,所以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

跑上90°,来到跑道南端,向南方直视就可以看到鼎好的电子标识牌了。一直不喜欢pku南端的这些林立的高楼,不仅遮挡了视野,而且它们在夜幕下魅惑闪烁的电子标识牌总会让人嗅到中关村的铜臭味。但是,鼎好的这块牌子让我想起07年的这个时候。某一天去参加数院03级师兄师姐们的出国交流会。见识了各种大牛,但是总觉得他们的经历和我没有什么关系。那个交流会是在理科一号楼5133开的。当大家带着崇拜的阳光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几个被牛校光环笼罩的师兄师姐,憧憬着和他们走上同样通途的时候,我只是精神游离地望着5133离我最近的一面窗子外面。当时天已经全黑了,窗子外只有鼎好的那块大标识牌格外醒目。哦,这个房间的窗户是朝南的啊,好神奇,我想。然后开始在脑海里复制理1的三维构造...对我这样经常在理科楼迷路的人来讲,要复制这种地图实属难事,华丽地打发了那两个小时。现在回想起来,也只记得pp的谭旭师姐和那扇窗子外边的鼎好标识牌,和有点模糊的构造图。两年里,只觉得是被某种惯性牵引着考t/g,牵引着申请,倏忽间就走到了现在。

未完待续...




即时堆积任务

周四有讨论班,在那天之前我只有全心全意弄出还算简单的matlab程序来,虽然说是简单,对我这个之前从没有用过matlab的菜鸟而言还是得重头学起,效率之低简直发指。而我还时常在其间心思游离...要速战速决~~~~

上完讨论班之后,择时完成以下目标:

电影:
1.《暗恋桃花源》,因为要看话剧,最好先熟悉一下,以前看过部分台版话剧的视频,但是印象已经不深了,还是看看电影吧。不过一想到林青霞念台词的声音我就好想放弃...

2.宫崎骏动画复习《风之谷》(已完成)《幽灵公主》《天空之城》《千与千寻》,主要是复习久石让的音乐,所以应该还算快;
  看《龙猫》《猫的报恩》(已完成)《魔女宅急便》《哈尔的移动城堡》这些一遍都没看过。

好好完成这个项目,为6.5的音乐会做好功课,也得对得起我的座位啊,hoho.

3. 《革命之路》年初的电影,本来打算这学期回来就看的,结果硬是在硬盘里躺了半个多学期。

4. 《穆赫兰道》

5. 《花火》北野武



实际上第二条里面有很多(看过的打五折吧)呢,任务艰巨。

书:1.《扫起落叶好过冬》 地坛书市买的林达的书
        2.《纽约琐记》同上地点,陈丹青的。
        3. 《Matlab7.0》我要和matlab奋战到底!
        4. 《失败之书》北岛,小胖同学的书,书费皆不能读也啊,在我床头放了俩星期了也没怎么看。怎么着也有部分UCD的内容啊...
        5.《常识》时评(已完成)


任务好重,电影部分6月来临前尽力完成;书部分毕业前能完成我就满足了....




书市归来&要毕业啦

这几天特懒,懒得写日志,懒得理清让我心情不好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甚至以前一直非常热衷的时评都懒得看... 不行,得重振旗鼓!

这篇权当流水账吧,哈哈。早晨和然,小胖同学去地坛书市掏书。其实也已经料想到了书市开了这么些天了,好书和物超所值的书应该很少了,所以进入地坛公园之后,都只是漫无目的随意逛逛。好在我也不是学究或者博览群书的人,所以只要看到那些名字如雷贯耳的书,即使译者或者出版社比较曹鼐,我也能兴奋好一阵子(我真是对自己无语了,从来对书的热情峰值都出现在在豆瓣上搜书或者刚买回来的瞬间,之后便以指数阶锐减了....很多买来的书一眼都没看过)。不过一直犹犹豫豫地没有买什么。不过在人民文学,三联,中华书局这三个出版社面前我就走不动了,尤其是三联,它家出的书通常都既通俗又有一定内涵,让人爱不释手。我淘到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中的两本。虽然半价的折扣不够吸引眼球,但已经着实让我非常满意了。还买到了陈丹青的美术随笔和巴金的《家》。据然和小胖说,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了最经典的还是要属《家》了。争取最近先把这本读完吧,其他两本是否要看视看这本的效果而定。也许是因为大学前除了速食读物,小说和历史类的书读的很少,到了大学才突然发现一个可以发掘到无限乐趣的领域就这么被我忽视了十几年...不过,大学以来看的书都好杂,而且属于不带着问题或者目的地随意消遣,现在回头看起来好像真的学到的不多,消化吸收的也不充分。所以在提高阅读质量上我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Btw,顺便自曝一下,我买书或者屯书好像可以获得很大的安全感,为什么呢,奇怪...

中午在麻辣诱惑敲了小胖同学的bg, 真是好人呐,总被我们欺负...下午刚回到寝室,WY mm就来寝室找我,说sms正在西门拍毕业照,老师们很多也都去了。如果想和教授们合影要抓住这次机会。于是,虽然跑了半天又刚刚胡吃海喝回来的我,不顾外型的惨不忍睹,和她还有王凝跑到了西门去。概统系只有大岳老师去了。不过如果可以和大牛大岳老师合影也算不虚此行啊!可惜他和几个班的同学拍完合影,又急匆匆和两拨人合了一下影,就不知踪迹了。我白等了半天。看到了大牛FR mm,和她合了影,好歹也是老乡呀。大学四年里居然几乎不认识,也没说上过几句话...主要是1太牛了,每次见到她,我只能仰视...然后应邀请和一起去davis的LemetZhang同学合了影。以前总觉得我表情不丰富啊,怎么会有那么深的法令纹。看了这两张照片才知道,我笑起来表情不是一般的夸张啊...

不过看到sms的孩子们忙不迭地拍毕业照,和一起相处了四年的伙伴们合影留念,其实还是挺羡慕的,都快要毕业了,大家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有限了。我们什么时候拍啊, 快点到来吧。




进入一个好的大学就是promising了?

今天未名十大上有一个job版的帖子,发帖人是考来的研究生,说听闻Pku毕业生找工作在机会和薪水上比起国内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似乎毫无优势可言,慨叹自己费了那么大劲儿考来没有意义。

其实这个问题也曾经一度困扰过我,甚至让我觉得痛苦。往年看看周围的师兄师姐,今年看看周围找工作的同学们,似乎确实不甚理想。与上大学以前我们心目中pku学生天之骄子无论在各行各业都会所向披靡的印象相差甚远。然后看看那些最终没能去成理想大学的高中同学们,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毕业之后一样有好的起点。这么看来上什么大学似乎对人生没有关键性的影响了?那么我们受正规教育的前12年每天被老师灌输的“唯学”成功论岂不是一个大大的骗局?虽然这么说也许显得很功利,但是,坦白说,高中尤其是高三那会儿,面对一堆枯燥的练习题,支撑我的信念似乎就是这个了,好大学=一个光明的前途...

不过在大学这几年,经过很多思想冲击后,我好像渐渐觉得明白了些。就像今天这篇帖子后来的一个跟帖中说到的那样,"pku是个平台,能把这个平台用到什么程度, totally up to you!!! " 之前在大一大二迷茫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以为按部就班的走绝对错不了,不想付出大的努力,不愿冒些许风险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等到大三大四有些懂得了,却好像已经来不及弥补了。现在回头看看,倒也不后悔,因为现在的我在未来人生发展储备上无论有什么优势和劣势,都是之前这几年自己有没有好好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影响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获得的,it deserves. 失之交臂的,固然好遗憾,可那也并不是因为命运不垂青,只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的胆怯和仓促滞阻了迎上前去的脚步。

什么是好大学,不是送你一个铁饭碗的大学,不是在你找工作时给你增加砝码或者光环的大学。是一个,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发展平台,如果你愿意寻找和发现,愿意积极主动付出努力就能提高自己的地方。用这学期上的期权课的话来说,就是波动率更高的地方。但是这样的波动率显然对你是厚道的,因为如果不考虑机会成本,赔率几乎为零。所以,大学的选择就好像是投资的选择。如果只是想用大学四年换一个稳定的工作,没有什么风险,不用怎么花心思,那就去那些专业性强的技术院校吧,就像是老老实实把资产存银行里,让四年的存款利息为你的本金加点价值。虽然很有限,但是很稳定。pku玩的是期权,不愿花心思不愿努力不会利用平台的人在这里没有发家的机会。